据日本媒体最新报道,日本足协正全力推动将东京国立竞技场定为 2046 年世界杯决赛举办地,并计划联合中国、韩国及东南亚四国(马来西亚、泰国、印尼、越南)共同申办这一全球顶级赛事。这一战略布局不仅旨在实现日本自 2002 年韩日世界杯后再度承办世界杯的夙愿,更试图通过跨国协作重塑亚洲足球格局。
作为 2020 年东京奥运会主会场,东京国立竞技场现有观众席 67,750 个座位,但国际足联规定世界杯决赛场馆需容纳至少 8 万人。为此,日本足协计划通过增设可移动观众席实现扩容目标。这一改造方案已得到日本最大移动通信运营商都科摩通信公司的支持,该公司将在 2024 年 4 月接手场馆运营后投入 528 亿日元(约合 23.9 亿元人民币)推进工程。
这座由隈研吾设计的 “森林体育场” 不仅承载着日本的奥运遗产,更具备独特的技术优势。其木质框架与自然通风系统曾获国际赞誉,而改造后将新增巨型屏幕和智慧化设施,进一步提升观赛体验。若改造成功,东京国立竞技场将成为亚洲首个同时举办奥运会开闭幕式与世界杯决赛的场馆。
日本此次联合申办的核心策略是整合东亚与东南亚资源。根据计划,东亚足联(中日韩)与东南亚足联(东盟四国)将组成 “亚洲足球联盟”,共同提交申办方案。这一组合覆盖 15 亿人口市场,既能分摊约 300 亿美元的赛事成本,又可借助东南亚的经济活力扩大商业版图。
国际足联近年来对联合申办的鼓励为该计划提供了政策支持。2026 年美加墨三国联办的成功案例,以及 2030 年拟议的六国联办方案,均表明 “多国协作” 已成为世界杯申办新趋势。日本足协主席宫本恒靖直言,联合申办是 “亚洲足球共赢的时代机遇”,可通过共享训练基地、交通枢纽等资源提升整体竞争力。
中国在此次申办中的态度备受关注。尽管 2018 年中国足协曾明确拒绝韩国提出的联合申办提议,但此次日本通过 “主场优势 + 直通资格” 策略试图扭转局面。若申办成功,中国将与其他六国共享东道主身份,直接获得世界杯参赛资格 —— 这对长期缺席决赛圈的国足而言极具吸引力。
中国的基础设施优势也构成重要筹码。目前中国拥有 59 座 4 万人以上的leyu手机版登录入口官方网站体育场,其中北京工人体育场、上海浦东足球场等专业场馆完全符合国际足联标准。不过,中国足协尚未就参与申办正式表态,部分分析人士认为需警惕 “重赛事轻青训” 的风险。
日本面临的挑战不仅来自内部协调。非洲和欧洲的申办联盟已开始布局:摩洛哥计划联合埃及、尼日利亚组成 “非洲三角”,而沙特则可能通过基建投资支持其他亚洲国家。此外,国际足联关于 “大洲轮办” 的规则存在变数 —— 若 2034 年沙特单独承办世界杯,2046 年亚洲名额可能因轮空规则受限。
日本的应对策略是 “双线布局”:一方面通过支持沙特申办 2034 年世界杯换取对方在 2046 年的政治支持;另一方面计划申办 2039 年女足世界杯积累跨国办赛经验。这种 “以小搏大” 的战术试图在国际足联决策层中建立更广泛的盟友网络。
此次申办引发的争议聚焦于名额分配与区域平衡。若七国联合申办成功,东道主将自动占据 7 个参赛席位,这可能导致亚洲其他国家的竞争加剧。沙特等西亚国家已要求增加附加赛席位,而韩国则坚持将半决赛放在北京鸟巢举办作为合作条件。
更深层的矛盾在于地缘政治博弈。日本试图通过赛事合作强化 “印太经济框架” 下的区域联盟,而中国若参与则可能要求开放 J 联赛青训资源。这种 “体育搭台、政治唱戏” 的模式使申办过程超越了单纯的竞技范畴。
东京国立竞技场的改造工程与七国联合申办计划,共同勾勒出日本重塑亚洲足球话语权的野心。这一战略能否成功,取决于三大关键节点:2024 年场馆改造的落地、2025 年中国足协的最终决策,以及 2030 年国际足联投票前的政治博弈。正如宫本恒靖所言:“2002 年世界杯点燃了日韩的足球热情,2046 年将让整个亚洲燃烧。” 而这场燃烧能否转化为可持续的发展动力,仍需时间检验。